教师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师读后感1前几天,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了一个感恩的故事,这个故事的题目是:老师的眼泪,这个故事讲得是:今天,我第一次看见了班主任的眼泪,那样触目惊心,深深震撼了我,我第一次感觉到老师的伟大,我第一次懊悔自己的行为。
我一直以为班主任是女强人,她总是以一副严师形象出现在我的面前,总是没有笑容,总和我们没有共同语言,总喜欢和我们生气,所以即使身为班长,我也一直没有和她近距离接触过,只是在她找我时才面对她,却也总是一言不吭,埋头听她演讲。直到今天,我才真正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我才真正体味到了老师的'不容易,我才对自己的一切后悔。曾记得,开学一第天,知道数学老师是班主任,我真的很高兴,我爱数学,延及到爱我的数学老师,但是我却发现,老师不如小学的温和了,我开始有点反感老师;曾记得,我考试只考了第八名的时候,她,拍着我的肩,对我说,老师相信,这是你三年中最差的成绩。我便奋发学习,只可惜,成绩还是不尽人意;曾记得,成绩不理想时,面对老师不住的摇头叹息,我手足无措,只是随着老师的摇头,我心中颤动,后悔自己考试前的吊儿锒铛,但事情过后,又如以前一样说说笑笑;上课说话被她看见了,她怒目相对,说,身为班长,自己还说话,怎么管住其他的同学,我落泪了,我当时有点生班主任的气,我气她不给我留一点情面,怎么就不说其他人,只说我;我违反纪律了,她把我叫出去,批评了我,泪水顺着脸滑落,涩涩的,我恨班主任的无情,几天都一言不发;曾记得,值日迟到老师让写说明书时不以为然,还总挑别人的毛病,为自己逃脱关系……太多太多的曾经,让我无法面对自己所做的一切,现在,我后悔自己的行为,为什么要那样对待可亲可敬的时老师?
我知道,多少次老师为了我们而生气,多少次老师疲倦的身影映入我的眼帘,多少次用沙哑的声音给我们传授知识,多少次老师早早来到教室,检查我们的早读,却总见一个个无精打采,老师,我们的行为伤害了你,但您应该知道,我们永远爱您!
老师,我们长大了,懂事了,我们再也不会那样,我们将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情感,老师,请看我们的行动!相信我们!,看完了很多有关感恩老师的故事,让我知道了老师您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您——老师的爱,天下最伟大,最高洁。您讲的课,是那样丰富多采,每一个章节都仿佛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一个斑斓的新世界……
教师读后感2一生之计在于少,一年之计在于春。可见计划还是有其必要性的。可是在用心体会大师的这条建议后,自己也反思了很多。每个学期的开始,我们都会写《学科教学计划》和《班级工作计划》,可是,写来写去自己的东西少了,应付的东西多了。根本没有静心去思考自己的计划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我们应深刻的认识到:教学计划不能仅仅是一个“进度表”,更不能是应付检查的“摆设”,它应该对教学工作有规范性、指导性。制定好有效地规范的学期计划,我们学期的各项工作就更明确,目的性就更强,自然形成了教学新格局,才会为新学期的课程实施搭建一个比较高的起跳平台
可是现在的情况是,我们有的教师不仅学期计划没有用心去写,更是缺少大师所说的远景计划的制定。大师对于远景计划提出了自己的以下建议:
(1)儿童在小学阶段应当阅读的文艺作品的节目。当然,前提是学校的图书馆里必须有这些读物才能实现。
(2)儿童在学校里应当欣赏的音乐作品(学校里最好有一个音乐室)。
(3)要跟学生谈话时用到的绘画作品。
(4)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和文艺作品的片段。
(5)最低词汇量,也就是要求学生在小学里牢固而长远地记熟其正确写法的那些词汇。
(6)为了扩充学生的知识面而需要阅读的科学普及书籍和小册子的书目。对于指定给学习困难的儿童(思维过程的能动性降低的儿童)阅读的那些书籍和小册子,应特别开列出来。
(7)“思维课”的主题,即带领学生到思维和祖国语言的源泉去参观的课题。
(8)儿童在小学阶段各年级要写的作文的题目。
(9)教师和儿童将要制作的只管教具的大致的目录。
(10)小学期间将要组织哪些参观。
读来很受启发。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缺少对工作的'长远规划,必然会增加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教学效益大打折扣。远景计划可以引领教师将眼光放得更宽广、长远一些,不仅关注学生掌握知识,还关注他们是如何掌握知识的;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习,还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关注他们的“眼前”,还关注他们的“未来”。这样,教师就不会过分拘泥于一时一地的“得失成败”,而将关注点始终放在学生的发展上。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计划无疑应该是学生的发展规划。制定的计划具有现代教育科学的理念,教学工作才能有“章”可循,才能有效避免盲目性、随意性。我想这将是我们下一步努力地方向。
教师读后感3小时侯,我是一个嗜书如命的孩子,真的,一点也不夸张。父亲是教师,母亲常说我在他身上传承的最大优点和最大缺点就是爱读书。当别的孩子还在父母身边撒娇的时候,我便已经捧起《娃娃画报》、《好儿童》,学会了用书来赶走无趣和寂寞了。小学六年时间,我的阅读量更是惊人,花了差不多三年半的时间,把父亲学校图书馆(那时的藏书量也并不丰富)的书翻看了个遍,到六年级,我更对父亲书橱里生涩的〈美学原理〉、〈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外国文学史〉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的我,走路看,吃饭看,上厕所看,睡觉前看,我的床上堆满了书,几乎每晚都是枕书而眠。那时的阅读生活真是单纯而快乐。
可是,看看这几年的阅读生活,越看越觉惭愧,古人云: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如果真这样,那我可真是狰狞至极了!工作后的阅读生活,贫乏的让人感到无味,工作后的阅读生活,浅薄的让自己感到羞愧。是什么让我的阅读举步为艰?
时间:时间,竟然成了少阅读的借口,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于教学还是个十足的门外汉,不得不以120%的精力投入到我的教学工作,一天恨不能变成两天用,实在没有阅读可以驻足的地方了。好的,那时候可以原谅自己,可是后来呢?原本充足的阅读时间居然被机械地批改作业,无聊的谈天说地,肤浅的电视肥皂剧所替代了,然后居然还大言不惭抱怨:我没时间阅读!你应该为此而感到羞愧!你难道有抱怨的时间却没有读书的'时间?
空间:办公室不适合做阅读的场所,家里太吵不适合读书,卧室灯光太暗不适合读书,安静的图书馆也留不住那颗躁动的心……“我没有地方可阅读!”这话说出来谁信?
心态:现在能安安静静读书的心情真是少之又少,阅读外面的世界实在太精彩,外面的精彩 ……此处隐藏9112个字……不断积累,在反思中不断升华。前几天读肖川老师的《教师的幸福人生和专业成长》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我们应常常“三省吾身”,认真地解剖自己:当学生违纪时,我是否采取了适当的教育方法;当学生上课打瞌睡时,是否由于我的课上得不好;当学生未完成作业时,是否由于上课未听懂根本就不会做……只有勤于学习和反思的人,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内涵,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
做一个有思想的数学教师,课程改革中出现了很多新的理念,传统教学中也积淀有宝贵的实践经验,课程改革不是简单的全盘否定传统,课改理念也在实践当中不断澄清本质,比如,新课改一开始提倡“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动手实践”三大学习方式,教师就变的不敢讲授,实际上有意义的讲授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同时课程改革不是简单的拼盘教育,当前数学公开教学中,教学环节越来越多,每一节课都要有一个生活情景创设,每一节都要合作、探索、动手操作一番,每一个课尾都要加上一个数学文化的'内容,数学教学变成了一个个教学理念的简单叠加。一个有思想的数学教师,才能够根据教学的本质所在,坚守本真的应有的教学做法,不人云亦云,亦步亦趋;一个有思想的数学教师,才能够用教材教,而不是机械的教教材,才能做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而不是呆板的搬运者。
从理想境界来说,有思想是有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主张,但那只能是我们一线教师共同的奋斗目标。从普通教师个体来讲,我更倾向于将“思想”作为一个动词,也就是有自己的思考,形成一定的主见。
思想不会在年复一年的简单重复教学中自动生成,它需要行动,需要学习、实践、反思、提高。每每读到这样的语句,便也忍不住心潮澎湃很想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但感觉似乎要求高了点,平时的工作态度,全凭自己的良心和对工作的热诚。想做一个无愧于自己学生的老师,相形之下,似乎自己没有思想,不过,呵---也许好好努力不完美的人带着不完美的人去追求完美,也是很不错的。
希望我们的教育,引领着我们,引领着我们的孩子,一起走向富贵的人生,活出一个高贵的生命。为了我们的学生,更多的也是为了我们自己。
教师读后感14最近,我读了《教师的挑战》这本书,受益较多,里面的很多案例和思考,给了我指导和启发。其中,我对介绍一个以边缘化儿童为中心展开课堂教学的案例印象较深。
案例讲的是新泻县长冈市黑条小学的小林教子老师的一节算术课,题目是“比例”(六年级)。小林老师凝练的话语培育了侧耳倾听的儿童。尽管是在六年级,但很多学生还是害怕学习分数。“有一瓶840毫升稀释的橙汁。水和橙汁的比例是5:2,水和橙汁各占多少毫升?”在前节课上学生们把自己的解法写在了海报纸上。学生们用了四种方法求解。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在交流了这四种方法之后,理解“比”的量的意涵与运算的意涵。小林老师询问道:“请谁解释一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静静地举起了手。一开始,教师点名让凌子回答,她在海报上用了最简单的运算方法。被叫到之后,她就急急地撤了手,小声地说“能解出来,但是解释不了。”小林老师表态说,可以稍微等一等。这时,别的儿童就不能举手了。这就是这个课堂的精彩之处。小林老师鼓励她说:“在海报纸上写着呢。去拿来看看。”在老师和同学的期待与鼓励下,绫子同学站在黑板前开始慢条斯理地解释起来,声音小得像说给自己听一样,但却解释得无可挑剔,为此,她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赞赏。
由此我不禁想到自己的课堂上,也经常出现这样的学生,这样的情景,这些学生胆小怯于表达,缺乏锻炼,声音小得像蚊子叫一样,在这种时候我总是很恼火,因为她的回答不能让其他学生都听见,觉得是在浪费我们宝贵的学习时间,总是生硬地要求她把声音放大再说一遍,但实际并没什么效果,要么她是再说了一遍,但声音并没放大多少,要么她就干脆闭起嘴巴不敢说了。而更糟糕的`是,这个时候其他的学生并不是在安静的等待和专注的倾听,他们这时往往是迫不及待的举手,并发出“嗯嗯”的迫切希望老师叫他们回答的声音,在这种时候我的反应往往是请那个声音小的学生坐下并叫另一个声音大点的举手同学来回答,这样做看似改变了这种尴尬的场面,推进了教学。()但对那个胆小学生来说这不就是一个小小的打击吗?下次她还能大胆的举手发言吗?她的声音还能越来越响亮吗?我想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了。这里不容忽视的一个细节是:当小林老师表态说,可以稍微等一等。这时,别的儿童就不能举手了。之所以说这就是这个课堂的精彩之处,是因为其他学生不能举手了,就迫使他们转向对那个胆小同学的期待和聆听,这正是对那个胆小同学最好的鼓励啊,在这种情况下,她才有可能大胆的表达。我们的课堂上要想照顾好这样的边缘化儿童,除了要给他们以尊重、宽容和耐心之外,也要动脑、用心制定好合适的课堂规则,让这些规则来辅助我们真正地达成目标。
教师读后感15《致青年教师》一书中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用其平实的语言引领我感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边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边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却不由怵然。读吴非老师的文字,真正懂得:教龄、资历、经验,未必就意味着是个成熟、理性的教师!
作为老师,我们要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老师。真情实感的流露,是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作为教师,就是教学生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人,而不是一个对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冷眼处之的人。如果我们教出的学生都是冷血动物,那么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我认为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真正的人,所以,作为老师,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关注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发现真善美的引导者。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当好学生们领路人,我们还要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原。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所以说,教师胸怀博大,学生自然就“大气”。这其实跟我们常说的“有其父必有其子”是一个道理。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我们不能事事斤斤计较,不能嫉贤妒能,不能心胸狭隘,我们不妨也做一个“肚里能撑船”的老师,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
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做一个专业知识和能力很强的老师。一个连自己专业都不爱的老师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而优秀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开关”就在自己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我们要想当一盏不灭的灯,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充电,才能使这盏灯一直发光。所以,过去我们那种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就得有一桶水的观点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一桶水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现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识面很广,而知识更新的又是如此之快,如果我们老师还停留在原来所学的知识层面上,我们迟早会被淘汰。所以,我们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应当远远高于学生,非此不足以为师,更重要的是,在这个阶段,我们老师应当表现得比学生更善于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要学生面前的道路。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