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 > 读后感

呼啸山庄读后感

时间:2025-04-19 11:50:19
呼啸山庄读后感(集合15篇)

呼啸山庄读后感(集合15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呼啸山庄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呼啸山庄读后感1

“当凯瑟琳一开始提及希斯克利夫的名字时,艾伦就听到了轻微的响动。就在她转过头时,她看见希斯克利夫从墙边的凳子上站了起来。他一直听着凯瑟琳说话,直到他听见凯瑟琳说嫁给他会降低她的身份。随后,他不声不响的走开了。”

这是个寻常的听墙脚听一半导致的男女主人公误会分开的剧情,一切故事从这里开始。

如果这是总裁文,男主会发愤图强成为某跨国集团总裁,然后怒怼女主,然后相爱相杀,然后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如果这是起点文,男主会激发逆天血脉得到逆天传承,打小怪,收小弟,迎娶后宫,走上人生巅峰,至于女主,不过是他脚下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不存在的。

如果这是武侠文,男主会先吃尽苦头,被追杀,掉悬崖,然后得到绝世武功,认出亲生父亲,打败反派boss,遇到真命天女,女主也许还会是他心中的白莲花,但结局一定是是男主和女神浪迹天涯,江湖上至今还流传着他们的传说。

恩,当然都不是。

故事发生在19世纪英国,看看这个时候别的女作家在些什么:阳光,庄园,马车,舞会,尊贵富有的男主和美丽高尚的女主,严格遵循着绅士和淑女的恋爱守则。

那生活在这个时代,终身未婚,保守,内向,沉默寡言的女性会写出什么呢?

阴沉荒凉的原野,与尘世喧嚣完全隔绝的山庄,巨大尖峭的潘尼石,阴森低矮的树木,低矮狭长的房子墙上开着窄窄的窗户。

我唯一能想到一个词勉强描述这个场景,逼仄。

在这逼仄的天空下,一个男人站在那儿,看上去像山下墓地里的墓碑一样阴郁沉寂,乌黑的眼睛冷冷的盯着前方,穿着讲究,像个绅士,肤色却黑的像个野人,就像野兽般的欲望披着人性理智的外衣,冰冷无机质的眼神,却迸发着炽热想要烧毁一切的光。

这是一个爱与恨都相当强烈而纯粹的男人,换句话说,他的感情疯狂而原始,他的行为野蛮而离经叛道。他这一生只有唯一的爱,所幸是这唯一的爱怀着与他同样的感情,所恨是这唯一的爱与他隔着山高水长。

他终生的爱人凯瑟琳,是同时代我最喜欢的女性角色之一,(另一个是斯嘉丽),在我眼里简爱,伊丽莎白都不如她,并不是说她有多完美,相比以上两位,凯瑟琳美在毫不遮掩的真,她太过淘气,不爱念书,她本应成长为一个淑女,可是她却愿意和野孩子希斯克利夫整日整日在田野上疯跑,“活像两个印第安人”,甚至把让她与希斯克利夫分开视为最严重的的惩罚,这在“绅士”的眼里,该是多么不可理喻啊。她的性格里有极为天真又野性的部分,就像她深刻的明白自己深爱希斯克利夫,却天真的觉得自己嫁给埃德加才是对希斯克利夫最好的选择,这是个自以为深思熟虑实际及其草率的决定,是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女孩能想到的最好的结局,没有理由责怪她啊,这是她能想到的最好的方式,她一直在拼尽全力的爱着他。

读《呼啸山庄》,于我而言,不落俗套的情节,华丽浪漫的语言,都不是重点。我读到的,是一种激情,passion,是现实中极度缺乏的,滚烫的情绪,像高度数的烈酒,呛着喉咙不舍得咽下,像以己为引的火堆,燃尽了灵魂也不舍得熄灭

她在决定嫁给埃德加时说:“希斯克利夫永远不会知道我是多么爱他,他比我更像我自己。他一直,一直,一直都在我心里。”

他在她死的时候说:“我希望她在剧痛中醒来!她在哪?她不在天堂里。凯瑟琳,只要我还活着,你就没法得到安宁!你说我把你的心伤透了,甚至说我杀了你------那你就来纠缠我吧!把我逼疯吧!只要别把我一个人丢在没有你的地狱,让我找不到你!你是我的生命,我没有你活不下去的.凯瑟琳!”

你可以说他们的爱偏执,自私,甚至扭曲,荒唐,但是无法否认他们对爱纯粹近乎偏执的追求完美,像抽象画里奇异扭曲的线条,重重砸在纸面上,他们的形象夸张而丰富,像薄冰裹着沸腾的水,你仿佛能嗅到他们粗重的喘息和沉郁的挣扎,脆弱的冰面炸裂,那滚烫的情感喷薄,伤人伤己。

小凯瑟琳与哈里顿的爱情,大概就是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梦想中的样子,所以希斯克利夫放弃了复仇,放弃了千疮百孔的躯壳,只带着虔诚的灵魂,安详的,去陪他心爱的女孩。

我爱这个故事,别家赞美理性,含蓄优雅的爱情,而离群索居的勃朗特姐妹尤其是这位艾米丽勃朗特,用她迸发燃烧的passion(我找不出更合适的中文了),与19世纪英国主流价值观格格不入的,压抑到极点又蠢蠢欲动的,平静的表面下暗流涌动的,passion,感染了几个世纪的读者,大概是因为这样的情绪燃尽了灵魂,艾米丽勃朗特不久后与世长辞。

《这个杀手不太冷》里有一句话:“I want love,or death.”

呼啸山庄读后感2

爱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一直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著作通过描述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之间的爱情,展现了畸形社会中人性的变异。希斯克利夫是作品中的主人公,他的疯狂报仇泄恨,貌似悖于常理,但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非同一般的叛逆精神。这是一种特殊环境下造成的特殊性格,特殊性格所决定的特殊命运。

特殊的环境必然造成特殊的性格。《呼啸山庄》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过分残忍的性格,完全是他周围的环境所造成的。希斯克利夫所处的是一个金钱的社会,在那里,贫穷被认为是一种可耻。无论你为何贫穷,只要你现在仍是衣衫褴褛,你就注定遭受耻辱。贫穷带来的无穷尽的耻辱生活就像一把刻刀,不断雕刻、改变着希斯克利夫的性格。

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是个弃儿。被呼啸山庄的老庄主恩萧收养,从此改变了无依无靠的贫穷生活。老恩萧和他女儿凯瑟琳的善意接纳和关怀使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并渐渐与凯瑟琳相爱了。虽然凯瑟琳的哥哥辛德雷异常讨厌他,但是甜蜜的爱情让他打算为了凯瑟琳去奉献一生,即使被她的哥哥辛德雷使唤,遭受无穷的嘲讽。遗憾的是,没过多久,生活又和希斯克利夫开了个玩笑。老庄主恩萧死了,辛德雷成为了呼啸山庄的主人,希斯克利夫降为了仆人,再次贫穷。然而他此时拥有了和凯瑟琳的爱情,此外他一无所有,甚至是尊严。对于一个生活在这种环境的人,凯瑟琳几乎就是他的生命,是他生活的全部希望。

然而,这份爱并没有持续多久,凯瑟琳受制于那个世俗的社会和金钱的诱惑,最后嫁给画眉山庄的主人——埃德加。凯瑟琳的变心使希斯克利夫生命中最后一点爱消失了,强烈的爱化为了强烈的恨,进而化成了他强烈的个性——坚硬、不屈、残忍。表面看,这一切都是因为凯瑟琳对爱情的背叛而造成的,实际上却显露了那个时代强烈的的价值取向——贫穷是可耻的!

正是爱与恨的鲜明反差,正是特殊环境下的爱恨情仇造成了希斯克利夫那份独特的个性,而那份独 ……此处隐藏22955个字……栗,大多故事都会有正邪之分,坏人恶人自然不少,可是见得的多了也就可以理解了,因为这些恶人即便不是因为某些原因走向歧途,也是出于某种人性的弱点,不是趋利,便是为情所困什么的,可这个人,留下的感觉仿佛如禽兽一般,没有丝毫的情感可言,可以说是因为他对女主人公卡瑟琳的爱情致使他因爱发狂?可我就没感觉出他那满腔的执着情感到底是什么,因爱生恨,也不适合,总之就是一种被诅咒的感觉,一种诅咒,在我的脑海里总是反复出现这个词“诅咒”,一个被欧肖先生带回来的孤儿,竟成为两个家族,两代人的噩梦,实在是阴暗啊,这自然也是我读过之后的感言了,可起初也应为对这个主人公的描述和一种的不到解脱(那种正义战胜邪恶的结局)而感到恐惧,不敢看它,于是乎虽然它符合了一大堆我该看的条件,也被冷落了很久,从新拾起他是因为还书的日子近了11月16号,也就是后天,这几天一直矛盾要不要看,最后还是看了,也不枉借他一场,原谅我带着偏见的眼光去看待这些小说中的人物,过往的每部作品中,都会有至少一个被神化了一样的人物,或是什么大众情人之类的,像《飘》里的泰勒啊,不知迷倒了多少少女,可这本书里,就连善良的卡西也让人觉得她是活该被骗,怎么这么傻,等等。读到她硬是样去照顾探望小林顿那些情节时,我真有摔书的冲动,这样一个挑不出优点,自私、邪恶、胆小、多病、糊涂········毛病多多的人物,竟能博得这为被描写的善良,活泼,可爱,博学的女孩子的心,也许是天真过度,或者就像现在各种电视剧中总有个受人欺凌又善良之极的女主人公(自认为这样的人太过虚假)一样,是伪善么?称不上,总之想不通,我倒不是个不支持善良待人的人,也许就像卡西自己说的,“我有的是耐心”也许这种耐心真是非常人所能及啊!当我读完之后,回过头读序言时,仿佛给她得这种行为找到了借口,也许真就是因为这世界太小,小到无从选择了。

作者的才华还是很让人钦佩的,我向来喜欢埋下伏笔,或是首尾呼应的,她很巧妙的让卡瑟琳·林顿在嫁给哈里顿·欧肖后变成卡瑟琳·欧肖,和她母亲没出嫁时一个名字,这是巧妙地很,如同《红楼梦》中那些与有含义的名字一样,让我惊叹不已,不得不佩服至极。

好了,写了也不少了,即便还有也要打住了,现在也快12点了,过了12点不知我这个“今天读完”的“今天”有没有变质,明天我就要把它还回去了,带走我的各种感想,陪着它等待它下个读者~~~~~~~~~

呼啸山庄读后感15

《呼啸山庄》是英国作家勃朗特三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名作。作品以两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为线索,深刻地剖析了人性这一永恒主题。《呼啸山庄》一直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是一部“奥秘莫测”的“怪书”。原因在于它另辟蹊径,一反同时代作品普遍存在的伤感主义情调,取而代之的是强烈的爱、狂暴的恨及由之而起的无情的报复。很显然,它是一部爱情悲剧。作品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是被剥夺了人间温暖的弃儿,对于爱恨情感更加敏感,面对心上人的背叛,他选择复仇,而当他达到复仇目的时,他的生命也就此终止。他的死是一种殉情,表达了他对凯瑟琳至死不渝的爱,一种生不能同衾、死也求同穴的爱的追求。所幸,复仇并未波及下一代,在读者的期待中,等到了人性的回归。有人言:少女时只会懂得《简·爱》的好,要真正成人,并绚烂地爱过伤过之后,才会明白《呼啸山庄》的珍贵。

小说《呼啸山庄》讲述了生长于荒原之上的爱情,多了些许偏执与扭曲,极度残忍从极度悲伤中生根发芽,最终使人心变成了人间地狱。

不同于她的姐姐艾米丽·夏洛蒂的名著《简爱》,勃朗特笔下的《呼啸山庄》充斥着炙热深切的爱和刻骨铭心的恨,被阴郁、紧张的氛围笼罩着。

寄人篱下的怦然心动

故事开始于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被呼啸山庄的老庄主收养。老庄主有一对儿女,哥哥辛德雷因忌妒憎恨希斯克利夫夺走了父爱时常私下里折磨他,妹妹凯瑟琳则从不在乎希斯克利夫的出身,常与他奔跑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这样不善言辞的希斯克利夫,逐渐被凯瑟琳的天真古怪所吸引,一颗爱情的种子自此萌芽。

原来她只爱自己

希斯克利夫在老庄主的庇佑下度过了人生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老庄主因病过世后,哥哥辛德雷将希斯克利夫贬做农场的佣人。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外出游玩的时候,认识了画眉山庄的小主人林顿,通过林顿,凯瑟琳见识到了以前不曾见过的豪华舞会、漂亮衣服和异性的殷勤。这些,对于不谙世事的凯瑟琳来说,有着致命的诱惑力,希斯克利夫不再是她的唯一,她答应了小林顿的求婚。

凯瑟琳说:“我爱林顿,因为他帅气、年轻、活泼、富有,因为他爱我”,凯瑟琳又说:“嫁给希斯克利夫会降低我的身份,他永远也不会知道我多么爱他,因为他比我更像自己”。这些话让希斯克利夫在心里埋下复仇的种子,愤而出走。

极端的爱会生恨

数年之后,希思克利夫再回到呼啸山庄时,凯瑟琳已经嫁给林顿。希思克利夫开始了自己的复仇计划,夺走辛德雷的呼啸山庄,诱骗倾慕他的林顿的妹妹伊莎贝拉。在辛德雷、凯瑟琳、伊莎贝拉、林顿先后去世后,希思克利夫又强迫凯瑟琳的女儿和自己的儿子小林顿结婚,婚后小林顿的去世,让他顺理成章的获得了画眉山庄。

无疑地,希思克利夫的复仇计划是成功的,但凯瑟琳的去世也让他深陷痛苦之中。仇恨是一个两头尖的矛,在刺向凯瑟琳的同时,另一头也紧对着希思克利夫。寄人篱下的希斯克利夫没有得到足够的爱和关怀,又选择了错误的抗争方式,以至于一生都失去了幸福的能力。

死亡/反省

托尔斯泰说:“人人心中都有罪孽,没有人有权力打着消灭恶的旗号来惩治和报复别人,当愤恨占据心灵的时候,获得安宁的另一个手段就是宽恕。”文章最后希思克利夫从凯瑟琳女儿的眼睛里看到了凯瑟琳,也发现被自己不公正对待的辛德雷之子哈里顿犹如年少的自己。他开始意识到报复的荒谬,他开始漫长的反省,直至死亡降临。

爱的炼狱

人们常常拿这本书与《简爱》做对比,相对于《简爱》中描写的那种令人疼惜又温暖的.爱情来说,《呼啸山庄》描写的爱情让人觉得诡异、压抑。如果说《简爱》是爱的庄园,那《呼啸山庄》就是爱的炼狱。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都为自己的错误选择付出了代价,凯瑟琳因希斯克利夫的离去变得阴郁、暴躁、傲慢,希斯克利夫则因凯瑟琳的背叛踏入复仇的深渊。

凯瑟琳说:“在这个世界上,我最大的悲苦就是希斯克利夫的悲苦。”然而,在爱情和面包之间,凯瑟琳选择了面包。希斯克利夫说:“两个词就可以概括我的未来了,死亡和地狱。我失去了她,活着也是在地狱里。”希斯克利夫的偏执也确实将自己带入了地狱。两个不知道该如何去爱的人,让后悔、怨恨和报复变成自己人生的主题词。

小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让人沉浸在荒原上的爱情中,甚至有人在房间里走动,都会觉得这场景是发生在约克郡的呼啸山庄里。作为一个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能够将这样富有张力、气势磅礴的情感宣泄到极致,着实让人赞叹不已。再没有什么东西比书里的荒原更不能经久,再没有任何感情如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间的爱恨情仇更加让人疯狂。《呼啸山庄》不同凡响之处,不仅在于它描绘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爱情,也在于它在刺穿人性的本质之后,呼唤着人性的复苏。

《呼啸山庄读后感(集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