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科学教案汇编7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活动背景:
在开展主题活动“ 篮子里的菜”时,教师让家长带孩子去超市或菜场认识蔬菜,并让孩子挑选两三种自己喜欢的蔬菜带到幼儿园来。在引导孩子们“玩菜”的过程中,教师渗透了认识大小、外形、色彩等教育内容。
孩子的已有经验:主题活动已进行一段时间,孩子们能说出常见蔬菜的名称:有用肢体动作表现滚动的皮球的经验:玩过“手拉手走成一个大圆圈”的游戏。
目标:
尝试比较圆形蔬菜的大小,并在教师引导下初步体验大小的相对性。
准备:各种圆形蔬菜。
过程:
一、说蔬菜
1.从大篮子里挑选自己喜欢的蔬菜,说出它的名称。
2.滚滚、玩玩手中的菜。说说:为什么它们都会滚。(都是圆圆的。)
二、比蔬菜
1.找同伴或教师比一比谁手中的菜大。
2.谁的菜最大,把它放在最前面,谁的菜最小,把它放在最后面。
3.老师的菜该放在哪里呢?(引导孩子观察教师手中的菜比最大的小一点,比最小的大一点。)
4.给这些圆圆的菜排排队,你们的菜应该放在哪里呢?
三、扮蔬菜
1.我们试着让自己的身体变
成一棵圆圆的菜。
2.我们一起变成一棵大大的圆菜。(引导孩子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
说明与思考:
这个活动是分组进行的,也由三个环节构成,其中比较自然地整合了许多教育因素。在“说蔬菜”环节中,教师鼓励孩子们说说自己喜欢的菜是什么菜,什么味道,什么颜色等,然后带领孩子们让菜在地上滚、转等。这个过程除了可以让孩子表达生活经验以外,还可以感受球状物体的一些特性。
在“比蔬菜”环节中,教师主动与个别孩子比一比菜的大小,以引起孩子们比大小的兴趣,然后引导同伴互相比较。教师引导大月份的孩子将手中的菜按大小排列,小月份的孩子只要能两两比较就可以了。
“扮蔬菜”这个环节主要是帮助孩子迁移已有经验.用肢体动作表现圆圆的菜,并从个体表现向群体表现过渡。
活动准备
环境布置:在教室内用物品围成一小池塘。
教具学具:电脑、图片若干、鸭妈妈挂饰一个、小鸭挂饰五个、小筐一个、小鱼五条。
活动目标
认识并会找出1和许多。
知道1和许多的关系。
培养幼儿对数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引起动机
教师播放许多动物的声音,以许多动物参加小猫的生日晚会的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电脑演示
(一)、教师让动物一个一个地出现,然后全部合在一起,帮助幼儿初步认识"1"和"许多"。
(二)、教师出示图片,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1"和"许多"。
(三)、幼儿操作图片,找出"1"和"许多"的物体。
(四)、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知道"1"和"许多"的关系。即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
1、出示许多"小鸭"挂饰,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2、分发"小鸭"头饰,让幼儿理解"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
3、以"小鸭捉鱼"的游戏形式,让幼儿进一步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
教师:一个鸭妈妈带着许多小鸭去池塘捉鱼。池塘里游来多少条小鱼?
(许多条 )鸭妈妈请每只小鸭捉一条小鱼,再请小鸭把捉到的小鱼一条一条放入妈妈的筐里。
4、以"小鸭游泳"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加深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
教师:捉完小鱼,我们现在开始学游泳了。鸭妈妈拍到哪只小鸭,那只小鸭就跳到池塘里游泳。鸭妈妈一个一个拍小鸭,小鸭一个一个跳入池塘里。现在池塘里有多少只小鸭?(许多只)天黑了,我们要回家了。鸭妈妈再一个一个地拍小鸭,小鸭一个一个的上岸,岸上就有许多小鸭了。
三、结束部分
教师:我们今天捉了许多小鱼,现在一起回家煮鱼吃吧。
鸭妈妈带着小鸭,唱着歌儿回家:"一条一条又一条,许多小鱼水里游。一只一只又一只,许多小鸭捉小鱼。捉了小鱼回家煮,回家煮!"
过程与方法:
●通过查阅多种信息源,了解经典进化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受到的挑战。
科学知识:
●知道达尔文经典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能够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知道自然淘汰、物竞天择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十分奇妙的。
●意识到科学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查阅的相关资料。
教学步骤:
1、教师可在课前布置一部分学生分课题查阅好有关资料,在课堂上,研究相同课题的几个人组成专家组进行汇报交流,最后各“专家”回到本组,向本组的其他同学进行讲解。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组织学生当堂上网查阅资料并在网上交流。
2、在讨论达尔文经典进化论的基本观点的同时,教师结合教材中“牧民人工选择绵羊毛色”的例子和“狼在夜间捕捉白色绵羊”的例子,它建立在三个业已得到确认的观察基础上:
(1)在每种机体内部的遗传因素中,都存在某些变化;
(2)某种遗传因素使某些个体在生存和繁衍方面具有超过其他个体的优势;
(3)这些具有遗传优势的个体造就了更多的后代,这些后代的生存、繁衍能力也超过其他个体。
结果,数代成功的繁殖以后,这种具有遗传优势特征的个体数量逐渐增加。——这是达尔文进化论的精髓。
3、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澄江化石等考古新发现挑战的是达尔文的“生物的进化是缓慢的、渐进的”这一观点。达尔文的观点受到挑战,并不有损于他本人的'伟大。——这只是又一次证明了科学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教学重点
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教学方法
引导—探索法
教学准备
台灯、插座、灯丝烧断的灯泡、灯泡、螺丝刀、磁铁、多个黑盒(内置铁球、木块、苹果或香蕉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问1:看到什么现象?
2:导致台灯不亮的原因有哪些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许多问题引起我们的思考
如:①电饭锅没有火苗,为什么可以煮熟食物
②蚯蚓生活在土壤里,是不是靠吃土生存?
对于这些问题,你想过、但有没有研究过?你想知道该如何去研究吗?
桌上有三盏台灯,请同学上前操作台灯的使用
学生操作:一盏灯亮,有两盏灯不亮
引入课题:科学探究
二、探究活动1:台灯不亮的原因
导致台灯不亮的原因有哪些,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可能有几种假设:
可能停电了
可能开关坏了
可能插销未插好
可能灯泡坏了
……
设计、验证假设
学生通过思考上台操作排除故障
得出结论
由于灯丝断了、接触不良导致台灯不亮。
此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身边发生的现象,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三、探究活动2:人的脚印与人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并回答人的脚印长短与人的高矮、胖瘦、男女、大人、小孩等都存在关系。
[讨论]主要探究脚印的长度与人的身高有什么关系
问(1):谁知道自己的的身高,再用刻度尺测量一下自己的脚印
找两个同学用刻度尺测自己的脚印(鞋长度)
问(2):从这两个学生的个案能不能得出结论?
分小组讨论、回答
[强调]:还应测量不同人群(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重)的身高和脚印的长度,进行统计、得出结论。
问(3):怎样记录测量数据?提出的方法有何优点?
(表格法和图象法)
记录有何优点?(便于数据处理、分析,得出结论)
如何再次检验结论是否正确?(同学间讨论交流)
学生对脚印的了解,更多的是来自书本和影视知识,属于间接经验。此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利用探究活动1的方法,感受脚印探究的意义,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四、探究活动3:黑盒探究实验
简述:在台灯的探究中,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台灯各部分的结构
在我们研究的脚印实验中,我们可直接测量脚印的长度。但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问题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和测量的。
如:我们生病发烧时,不能直接观察到病变的器官,就像手里拿的黑盒子。我们不能直接观察到里面的东西,对这样的问题应如何探究呢?
最简单的方法是打开来看看,但很多东西是不能打开的。现在要运用我们的智慧和已有的知识来探究盒子里装的物体有多大?什么形状?估计是什么材料做的?……并将操作记录在表中,最后阐述自己探究的过程。
[实验]:探究盒子里装的东西。
分组实验进行黑盒探究
学生上台交流,阐述探究过程,检验推测结果
根据推测结果,思考如何使设计更完备。
思考:黑盒是否一定是黑的?日常生活中,有那些问题是黑盒问题?
此活动的目的是创设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利用学生对未知的好奇心,给学生更大的展示空间,并通过相互协作和交流发挥所有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评析:同学们的探究过程是在不断建立假设、设计、验证假设。而最后得出的结论只能说明“可能是”什么,只有打开才能证明。
举例:科学家对科学探究的过程
结束语:这节课我们通过“台灯不亮”了解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通过“脚印的研究”熟悉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又通过“黑盒”问题参与了探究的实验,我希望同学们把今天学习的科学探究方法应用到今后的学习中,培养科学的探究。
板书设计
一、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二、一起探究
三、黑盒探究实验
活动设计背景
天空是大自然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孩子们置身其下是那么的自由、欢畅,多变的云朵犹如变换的玩具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挑逗着他们的好奇心。每天游戏、午饭散步等我班幼儿都会谈论这一话题,所以我设计了《千变万化的云》这一内容,让幼儿进一步感受云彩的变化和奇妙,引发幼儿无限的想象。并增进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引导幼儿发现大自然的美与人类的依存关系,懂得要爱护环境。
活动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谈论对云的认识。
2、通过观察、谈话、操作,使幼儿感受云的多种变化。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云彩的奇妙变化。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亲自动手实验,感受云彩变化的原因,即:云儿变化需要风儿的帮助。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棉花、吹塑纸、课件、白色颜料
活动过程
一、 导入部分:
导言:小朋友我们一起抬头看看蓝蓝的天空,蓝蓝的天空中你看到了什么?幼儿答:云,今天啊,老师就带你们去一个好玩有趣的云彩世界,你们一定要多想、多说,你们会变得更聪明、更厉害。
二、 基本部分:
1、小朋友你们看过什么颜色的云?幼儿说:
今天老师也收集一些好看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出示课件)
出示白色的云:
问:什么时候天空中出现的是白色的云
出示多种颜色的云:火烧云
问:什么时候天空中出现火烧云
出示乌云:
问:什么时候天空中出现乌云
小结:云的颜色变化与天气的变化有关。
2、云的形状是各种各样,小朋友看云都像什么啊?幼儿说:有的像、、、、、有的像、、、、、、、
出示课件:云的各种形状的图片,让幼儿说都像什么?
3、云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形状变化呢?因为风的吹动,风一吹动,云的形状就会变化。
做实验:小朋友做能干的风,证实风吹动,云的形状会发生变化。
4、展示作品:幼儿用棉花制作不同的云彩,并粘贴在不同的背景上。(晴天、阴天、天阳落山等天空背景)
5、游戏:“会变的云彩”
活动延伸:
教师带领幼儿到室外玩游戏。
教材分析
《空气占据空间吗》是教科版三上《水和空气》中的教学内容,本课教学活动的设计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知识三个维度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使得科学教育的整体目标得以落实。导入----由水、石子占据空间引出“空气占据空间吗”;通过自主实验-----知道空气是占据空间的;拓展应用----利用空气能占据空间的特点来灌满瓶子,以及进行吹气球比赛。在整个过程中,教材将重点放在学生自主实验得出空气占据空间。科学的实验方法是保证科学数据真实可靠的基础,如果学生没有体会到这点,整个教学活动是失败的,后面的推测活动就无法展开,因此它们是进行推测的依据。这一过程虽然花了一些时间,但这为学生后面的推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知道所有的物质都占据空间,本课通过系列活动,在学生认识了空气确实存在的基础上,让学生认同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由此逐步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难点:认识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意图 1、创立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物质条件基础。科学教育的一个关键目标就是改进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不能凭空产生,必须在学生解决感兴趣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本课在教学中为学生们提供适当的推理和解决问题的丰富材料的是十分重要。 2、把真实的探究活动过程带入课堂。《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根据学生对《乌鸦喝水》的故事已经有所了解,用童话引出,可以让学生更意理解什么叫占据空间。石子占据了水的空间,所以能将水挤出来。对于学生来说,占据空间可以意味着排挤原来的物质,这事实就是对物质粒子不能同时占据同一空间的初步理解。进而引出“空气占据空间吗”,提出这个问题以后,第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实验验证,得出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3、领略和把握课堂层次,保证课堂的结构性。具有强烈的结构性是本课的最大特点之一,课堂中的每一个活动和设计都是为满足"思维发展"这一主题而设置和存在的。正因如此,在教学过程设计和安排时要充分理解这些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随时精心观察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每个活动为学生理解和接受,发挥活动环节的层次性,推进学生思维向前发展。
学情分析
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了解空气存在,并具有流动性的特点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空气的其他特点。在前面一课时,学生通过直接感受或通过简单实验观察到现象来说明空气存在并且具有流动性,相对比较简单,而且学生在生活中有一定感知。但是要理解空气占据空间,并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以改变这一概念有一定难度,因此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是教学的关键。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和扩张的)。
2.过程与方法
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的方法来研究空气占据空间大小可以改变;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
教学难点: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教学过程
1、 能根据一天所需的食物营养设计一日食谱。
2、 能利用图书、网络等方式获取制定“一日食谱”的相关资料。
3、 通过收集资料、与他人交流等形式,制定一份教为科学的“一日食谱”
4、 乐于用所学的知识改善自己的生活,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
课件有关膳食结构的资料
教学重点:学生自己设计一份合理的一日食谱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引入
问:如果每天都吃一样或2样的食物,这样行吗?为什么?
学生反馈并揭示课题:设计一日食谱
二、 学生设计一日食谱
(1) 讨论:我们怎样才能设计一份合理的一日食谱?
让学生自由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考虑设计科学的一日食谱,通过什么渠道,获取所需要的营养,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家庭实际、经济情况等来设计。
(2) 出示课件:有关食物营养的的资料,让学生进一步的获取设计一日食谱的信息。为设计食谱提高依据。
(3) 学生自己设计“一日食谱”。学生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三、 交流设计的“一日食谱”
(1) 交流设计的食谱,在交流的过程中说出自己设计的理由,以防出现不合理的食谱。
(2) 学生相互评价设计的食谱。 相互比较评价出设计合理的食谱,进行肯定,对不合理的食谱进行完善、修改。
(3) 根据交流和评价的结果,更加完善自己设计的食谱。
四、 引导学生统计进三天的食物品种,对照设计的一日食谱,改正自己的饮食习惯。
(1) 统计最近三天吃的食物,记录下来。
(2) 根据自己统计的结果与设计的一日食谱进行比较,找出要改进的地方。这样是营养的结构和食物的数量。
(3) 相互交流,说出改进的理由。特别是自己平时爱挑食偏食的同学改进饮食习惯。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