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 > 教案

《比一比》教案

时间:2025-04-03 14:56:58
《比一比》教案15篇

《比一比》教案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比一比》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比一比》教案1

活动目的:

1、学习运用生活中常见的汉字。

2、培养幼儿对汉字的兴趣,愿意主动学习常见的汉字,增强对文字符号的敏感性。

3、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及主动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

活动准备:

队伍名称的招牌、汉字卡片、象形文字的图片、奖品、娃娃等。

活动过程:

(一)师生喊口号,进入主题:

1、 非常比一比,快乐在一起!耶!

——通过口号调动

幼儿的激情,激发幼儿参与比赛的欲望。

2、 “现场的小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本期非常比一比节目。我是主持人快乐,今天我们要来一场关于汉字的比赛。”在比赛的最后我们还有一个幸运大抽奖,看谁能把大奖带回家。

——师以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将幼儿带入电视节目的氛围,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 依次介绍三队成员和小组长,并喊口号互相加油。

——“主持人”向“观众”和其他队员介绍每个参赛队伍的名称,以及他们的小组长。并让每个队伍分别喊出自己的口号互相加油打劲。队伍的名称、小组长以及口号都由他们事先商量拟订。通过喊口号调动他们团队合作的积极性。

(二)教师出题,由幼儿回答。

宣布规则:由我出题,有抢答题和必答题,答对后小组长可以拿一个娃娃放在桌上,最后娃娃最多的队伍获胜。

——为幼儿树立规则意识,引导幼儿主动遵守游戏规则。

第一关:谁是我的好朋友。

玩法:每组的黑板上贴有8张汉字卡片,每组请一幼儿,在相同时间内把他的“好朋友”(相同的汉字)找出来,看谁找的最快。

——第一关为难度最低的一关,教师有意请识字比较少的孩子参

加,在寻找对应汉字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结束这一关的比赛时,可以和全体幼儿共同进行检验,老师可以和幼儿一起逐一把汉字读出来。此时边和幼儿一起进行统计,让小组长上来记录他们的结果,书写在黑板上,比较出最后的获胜队伍。

——在孩子的操作中,其他队员和观众可以通过“加油”或喊口号的形式进行互相打气。在“主持人”宣布得分队伍时,也可以引导幼儿用“耶”、“太棒了”或喊自己队伍的口号来调动孩子的激情,不断的给予

幼儿鼓励。每一关如是。

——计时可以让其他幼儿帮助倒数,在倒数中提高幼儿计算方面的能力。每一关如是。

第二关:奇妙的象形字。

玩法:每组抽出一张象形文字卡,并在小组内讨论,最后找出相对应的简化字。

(帮助幼儿分析每个汉字不同的演变过程,了解每个汉字所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会互相学习。

——可以让幼儿说说选择这个答案的原因,发展幼儿逻辑思维的能力。

[page_break] 第三关:汉字DIY。

玩法:提供塑料卡片,每组请一幼儿在板上摆出相同的一个汉字,谁最快谁获胜。

——这一关难度有所提高,需要幼儿注意观察,合理运用长短不同的塑料卡

片,摆出正确的汉字。这个环节有利于增强幼儿对文字符号的敏感性。

最好请识字比较多的孩子参加。

第四关:汉字大比拼

玩法:提供拆分后的字卡,在相同时间内比赛哪组组合成的汉字最多。

——这一关难度比较大,需要小组内所有成员的共同合作,有利于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幼儿和幼儿之间的互动,有益于幼儿增强识字量。

第五关:给汉字找家。

玩法:师逐一出示汉字卡片,引导幼儿熟悉汉字,如门、窗、桌等。

每组幼儿轮流给字找家,把字贴在班上相应的位置上,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则获胜。

——先让幼儿说出全部字卡上的汉字,让幼儿学会运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汉字。当幼儿贴错时,可以请其他幼儿帮助纠正。

(三)颁奖仪式及小结。

师:为什么*组小朋友能获得胜利呢?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合作就能获得成功。

——通过小结让

幼儿回顾刚才大家团结、齐心奋斗的成就感。

(四)幸运大抽奖。

玩法:事先为每名幼儿准备一张对奖卷(奖券上写着汉字),请客人老师上来为幼儿抽奖,对应抽出的文字就可以知道自己得到了几等奖。对奖后老师立刻给幼儿颁奖。

——活动推向另一个高潮,把客人老师也邀请到活动中,增加师幼之间的互动,让客人老师一起分享孩子的喜悦。在对奖的过程中,让幼儿自然地认识更多的汉字。

《非常比一比》教案反思:

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

1、当孩子出现争议时应能让幼儿说明自己的意见,接受别人给予的正确答案。

2、当孩子错误时,应有机会让他们改正,可以问:“确定吗?”

3、可以在适当增加难度,使用词语连接等游戏。在抽奖时可以让幼儿进行组词,让其他幼儿也有得到奖品的机会。

4、可以进一步引导

幼儿互相帮助,如在第五关“给汉字找家”中,出现不认识的汉字时可以有意引导幼儿去请教同伴。

5、游戏竟猜时可以配上音乐使比赛更激烈。

《比一比》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意愿画表现孩子们眼中的春天,抒发喜欢春天的情感。

2.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合理布置画面。

活动准备:

1.课前组织幼儿户外观察“春天”。

2.收集关于春天的照片,制作欣赏范例《春天的故事》相册一本。

3.空白画册一本。

4.油画棒、彩笔、棉签(多于幼儿数)图画纸(同幼儿数)。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讲述

眼里的春天天气给小朋友什么样的感觉?小朋友在哪里找到了春天?用好听的词说一说春天的变化

二、集体欣赏《春天的故事》相册,感受春天的整体特征

(一)说一说

1.春天刚来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2.小草小树发生了什么变化?

3.谁从南方飞回来了?小河有什么变化?

4.春天里有哪些花开放了?花开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5.小朋友在春天里做了哪些开心的事。

(二)找一找春天的色彩

在花、草、小河、小动物及小朋友身上找一找认识的颜色。并说一说春天哪种颜色最多?你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

三、创作

(一)出 ……此处隐藏17426个字……戏中遇到的问题。

4、能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学会在游戏中使用礼貌用语。

饮食店一游戏目标:

1、了解厨师、收银员、顾客不同的角色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简单的对话。

2、积极参与游戏环境的布置,感受快乐。

游戏准备:

1、经验准备:与爸爸、妈妈一起到小吃店进餐,观察了解小吃店的人员及环境。

2、物质准备:餐具(一次性纸盘、汤匙、叉子等),材料(饺子、面条、扁食、等食物)小吃店PPT。

3、环境创设:收集餐具、用具布置游戏环境。

游戏过程:

1、谈话引入师:你们有吃过小吃吗?(引导孩子们回忆)师:你们去过的小吃店是什么样子的?

师:你们吃过什么小吃呢?我们尤溪有什么小吃?

(引导幼儿说出清汤面、筷子面、白粿、鱼丸、粉干等)

2、交流经验师:小吃店里有什么?工作人员是怎么工作的?

3、教师播放PPT教师过程讲解一边做动作。

4、提出规则(1)工作人员不能随意的走动,要负责好自己的岗位,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2)顾客要明确自己的身份。

(3)游戏结束后要把玩具送回家。

5、幼儿自由选择游戏教师事先分配好角色,幼儿也可以自主选择要扮演什么角色,(教师要特别跟幼儿强调不能大声喧哗和随意走动)

6、幼儿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7、游戏评价

(1)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游戏体验、感受,交流"小吃店"里游戏开展的情况。

(2)教师针对营业员的服务表现和顾客的表现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但是对于小班来说,既要让他们记住活动内容又要保证安全还要活动的井井有条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始终都以语言来提示幼儿注意安全。

《比一比》教案14

教学目标

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一种笔画和一个偏旁。

2、 知道多——少,大——小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学习正确使用量词。

3、 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 课件:比较多——少,大——小。

3、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二第一课比一比》。(板书课题)

二、 看图识词

1、 看图画,提问: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哪些动物和植物?

2、 词卡与实物相对应

A、 学生将词卡贴在相应的植物和动物旁边。

B、 请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准这些音节,词语。

3、 认读带拼音的生字

个别认读,全班认读,开火车读。(苹果的“苹”,杏子的“杏”,黄牛的“黄”是后鼻音,“少”是多音字,要注意正音。)

4、 出示不带拼音的词卡认读

先全班读,在分男女生读,比一比。

三、 记忆生字

1、 学生选择生字,用自己的方法记忆。

2、 学生选择生字进行组词或说句的练习。(引导学生在组词时理解“堆”的词义,理解堆的偏旁。)

四、 学习韵文

1、 自由读韵文。(两遍)

2、 小组合作学习

A、 交流朗读成果。

B、 交流读韵文后的发现。(有四句话,两句比大小,两句比多少。)

3、 比一比,认识量词。

图上的桃子和杏子有多少?(一堆杏子一个桃。)

杏子可以一堆一堆的数,还可以怎么样数?桃子呢?(一个,一箱,一筐……)

4、 提出疑问,开展互相解疑的活动。

相机引导学生理解同一种物品可以使用不同的量词。如:一只鸭子,一群鸭子;一只小鸟,一群小鸟;一个苹果,一堆苹果,一篮苹果,一筐苹果………)

五、 指导书写

1、 出示“牛,羊”,学生观察,说说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牛的竖要出头,竖要压竖中线;羊的`竖不能出头,竖也是压在竖中线上的。)

2、 师范写,生练习。(书空)

3、 学生写,师巡视指导。

综述

本课依据课文创设情境,在情境中作到认字和学词相结合,学词和认识事物相结合,鼓励学生在诵读中熟悉量词的用法,逐步学习正确使用量词。本课12个生字,在字音上,“苹,杏”是后鼻音,“少”是翘舌音,上课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读准音。“杏,桃,苹”的偏旁和字义有关,要提醒学生注意。韵文浅显易懂,节奏感强,琅琅上口,非常适合儿童朗读。因此在学习韵文这一块注重学生朗读,用比赛读,展示读,拍手读这些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学的兴趣。

《比一比》教案15

目标:

1、教幼儿学习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7以内数的多少。

2、要求幼儿听清老师的问题,并在集体面前大声地回答。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准备:

教具,贴绒蓝色大圆片5个,红色圆片从大到小6个,桔黄色小圆片7个(图一),贴绒数字5、6、7,实物卡(图二"八)。

学具:

第一、二组:3排点图卡(图九)若干张,数字印章,印泥,幼儿用书画面25;第三组:看标记贴图形纸卡,糨糊,各种图形纸片;第四组:填空格图卡,点子印章;第五组:添、去点作业纸,铅笔;第六组:印比6、6少的点子纸,印章。

过程:

1、集体活动。

(1)逐一出示图二"八,“请小朋友仔细看,说说卡片上有几个什么?”

(2)正确判断7以内数量。

出示图一,“黑板上有什么?”“哪种颜色的圆片最多?哪种颜色的圆片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我看时觉得红圆片最多,橘黄圆片最少?谁能想个办法,换一种排法让我们一看就清楚,谁的`数目最多,谁的数目最少。”启发幼儿将每种颜色片片排成一行,“现在看看谁最多、谁最少?”“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幼儿将三排圆片一一对应比较)请小朋友说说每一排有几个圆片,谁来给每排圆片送数字朋友。

(3)小结。

”要想知道谁多谁少,不能看物体大、小,也不能看排队长、短。而是要数一数每排有几个,才能比出谁多谁少。“

2、小组活动。

一、二组,给最多的点子印数字。三组,看标记贴图形。

四组,按序填空格。五组,添、去点子。

六组,印比6、7少的点子。

教师重点指导第一、二组的活动小组。

3、活动评价。

表扬能边操作边讲述的幼儿,并提醒幼儿将游戏材料整理好。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比一比》教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