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 > 教案

《核舟记》教案

时间:2024-05-30 11:58:24
《核舟记》教案锦集5篇

《核舟记》教案锦集5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核舟记》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核舟记》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

2、能正确翻译课文。

3、学习本文有条不紊的说明顺序。

4、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重点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

2、能正确翻译课文。

3、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难点:有条不紊的说明顺序。

【教学方法】

自学点拨。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重点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

2、能正确翻译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活板》这一课中,我们已经了解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其实,在我国古代,像毕昇这样有才智的人很多,明朝的雕刻家王叔远也是其中一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介绍他雕刻技艺的课文。

二、板书课题

三、简介作者及作品

本文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短篇小说集《虞初新志》。

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著有《茅檐集》。

四、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和文言语句的停顿。

五、自学课文

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以及已有的文言知识,解释文言实词和虚词,翻译课文。将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中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以小组为单位提出,集体解决。

六、集体解疑

七、检查自学情况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魏学洢( ) 器皿( )罔不因势象形( )尝贻余核舟一( )

长约八分有奇( )( )二黍许( ) 篛蓬( )石青糁之( )

多髯( )手卷( )衣褶( )矫首( )不属( )

诎右臂( )舟楫( )椎髻( )叔远甫( )篆章( )

2、解释加点词语:

明有奇巧人 罔不因势象形

尝贻余核舟一 八分有奇

中轩敞者为舱 峨冠而多髯者

其两膝相比者 佛印绝类弥勒

神情与苏、黄不属 题名其上

又用篆章一 其船背稍夷

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辨析词义:

罔不因势象形 孔子云:“何陋之有?”

无案牍之劳形 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高可二黍许

每一字皆有数印 珠可粒粒数也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左手抚鲁直背

佛印居右 左手抚炉

启窗而观 其两膝相比者

中峨冠而多髯者 而竖其左膝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其人视端容寂

而竖其左膝 其船背稍夷

计其长曾不盈寸

4、划分停顿: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珠/可历历数也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5、翻译文言语句: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八、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掌握本课所学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条不紊的说明顺序。

2、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二、赏析课文

1、集体朗读课文并思考:

⑴ 理清本文的段落结构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⑵ 弄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讨论明确:

⑴ 本文采用了“总述—分述—总述”的结构形式。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概括介绍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点明雕刻品“核舟”的主题及其来历。

第二部分(第2~5段),详细说明核舟的大小、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可分两层。第一层(第2~4段),具体介绍核舟的正面,这是显示雕刻家巧妙构思和精湛技艺的主要部分。第二层(第5段),介绍核舟的背面,写王叔远的题名和篆章。

第三部分(第6段),总计全核舟的人、物、文字的数目,赞叹雕刻家的技艺。

2、课文第二部分介绍核舟按空间顺序有主有次地说明。先介绍核舟的证明,再介绍核舟的背面。核舟的正面是主要部分,作重点介绍,核舟的背面是次要部分,作概略介绍。在介绍核舟的正面时,先介绍中间的船舱,然后介绍船头,最后介绍船尾。

指名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并思考

⑴ 找出本部分中能总括全文,突出王叔远雕刻技艺特点的词语。

⑵ 本部分分别从哪些方面说明王叔远技艺的精湛?

⑶ “盖大苏泛赤壁云”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

⑴ 奇巧。

⑵ “能以──各具情态”分别从原材料的微小,表现题材的广泛,艺术构思的巧妙和高超的手艺说明王叔远技艺的精湛。

⑶ 在全文起着桥梁作用,为下文张本,总起下文。

3、指名朗读课文第二段并思考:

⑴ 这一段的内容是什么?

⑵ 介绍“核舟”体积时,作者抓住了长度和高度,又写了众多小窗和对联,作者 意在表现什么?

⑶ 请同学领会“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意境,让学生自己动口讲一讲。

讨论明确:

⑴ 先介绍“核舟”的体积,接着写船舱,重点是介绍舱旁的小窗和所刻的苏轼十六字文句。

⑵ 以核舟“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的小跟船舱及小窗景物之多之细相对 ……此处隐藏6829个字……“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启”,打开;“而”,连接状语与谓语;“望”,通“方”,比,这里的意思是正对着。“闭之,则右刻”,“则”,连词,就(看见)。

提问一:这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如何具体说明的?

讲解:这段的主要内容是说明这个小小核舟的船舱部分是如何雕制的,都雕刻了哪些东西。船舱的舱顶有篛竹叶做的船篷覆盖,

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核舟记》教案七》,来自网!

舱两旁各有四扇小窗户,这八扇小窗户能打开能关上,打开了便可看见雕花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后那就能看见右边窗户刻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窗户刻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这16个字是用石青上的色。长仅八分多一点,高仅两粒黄米的核舟,它的船舱部分就雕刻了1顶船篷(能看出是用什么东西做的)、8扇窗户(能开能关)、左右栏杆(上有花纹)、16个字(字字清晰可见)。

提问二:这段主要采用什么说明方法?

讲解:这段主要采用数字说明方法。核舟体积有多大,长多少,高多少,船舱部分雕刻了多少种东西,各有其数,明白清楚,两相对比,其意晓然。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让学生背下来。

2.阅读3—6段,弄清楚每句的意思,理解各段之意。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讲解3—6段

2.总观全文,了解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卓越高超。

3.本文简练精致。先分说后总说。学习文言词语、句式。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先叫学生朗读3—6段;再叫学生回答这四段各段的文意;答毕,酌情讲评。

二、讲解3—6段。

第3段

讲解:“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é,高耸;“为”,是。“佛印居右”,“居”,位于。“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执”,拿着;“端”,头;“抚”,按,搭在上面。“鲁直左手执卷末”,“末”,尾部。“其两膝相比者”,“比”,紧靠;“者”,表定语后置,定语还原即为“相比之两膝”。“各隐卷底衣褶中”,省略句式,“隐”后省略“于”。“佛印绝类弥勒”,“绝”,极度;“类”,相似。“左臂挂念珠倚之”,“倚”,yǐ,靠着;“之”,代左膝。“珠可历历数也”,“历历”,分明可数。

提问一:这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讲解:这段的主要内容是说明小小核舟的船头部分是如何雕刻的,都雕刻了些什么。船头坐着苏东坡、黄鲁直、佛印,三友聚会泛舟赤壁,三人性格气质不同而情态各异。“峨冠而多髯”的主人苏东坡坐在中间,他正与紧靠左首而坐的黄鲁直“共阅”。一幅展放在膝上的“手卷”,共同赏玩品评,神情专注。“佛印极似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一幅超凡脱尘的神态,他右膝卧地,曲右臂支船,左膝竖起,左臂搭在左膝上面,左臂上还挂有一串念珠,珠子粒粒分明可数。

提问二:这段文章在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

讲解:有三个特点:一、以形显神。苏东坡“峨冠而多髯”,饱经世事而所好执着,“左手抚鲁直背”,与之“共阅一手卷”,多情的苏东坡钟情诗画,笃于情谊;黄鲁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与友同读,倾襟吐言;佛印“袒胸露乳,矫首昂视”,“卧右膝”,竖左膝”,“挂念珠”,现出超尘脱世的神情,宛然弥勒在前。三人形貌栩栩如生,性格气质各呈其态。二、对照鲜明。苏东坡和佛印,一为才高情笃的诗杰,一为超尘脱世的名僧,情态迥异,鲜明的对照更显出雕刻之工。三、笔触细微。“卷底衣褶”之绉纹都可见到,“念珠”粒粒清楚分明,“可历历数也”。微细之处都如此清晰明白,显示了刻工之不凡。

提问三:这段为何写得比较多?

讲解:这段的内容紧扣核舟刻的是“大苏泛赤壁”的旨意,最足以表明此旨意,所以作者把这段当作全文的一个重点来写,写得比较多些。

第4段

讲解:这段的主要内容是说明核舟船尾部分的雕刻。“楫左右舟子各一人”,这句的主语是“左右”,不是“楫”,谓语是主谓结构“舟子各一人”;“子”,泛指人,如“男子、女子”。“居右者椎髻仰面”,“居”,位于。“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攀”,抓着,拉着;“状”,情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蒲葵”,也叫扇叶葵,棕榈科常绿乔木;“抚”,摸着。“其人视端容寂”,“端”,直,正;“容”,容貌。

提问:从这段文章看,这条船是在行进呢,还是已经停下了呢?从何见之?

讲解:这条船已经停下了。这从两个方面可以见到:一是“舟尾横卧一楫”,船桨已经放下,表明船已停了。一是两个“舟子”之所为,其一是“仰面”朝天,左手倚靠在横木上,右手扳弄着脚趾头,口中还在随情啸叫,他没有操桨驶船。

《核舟记》教案 篇5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文章中的文言词语、句式、说明顺序 。

2.学习本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3.了解我国古代雕刻技艺的精湛、成就的卓越。

二、教学重点:介绍核舟的顺序和详略。教学难点: 古今词义的异同、词序和少数几个句子。

三、作者简介:

魏学洢:字子敬,明末人。其父魏大中,因弹劾魏忠贤被诬陷下狱,冤死狱中。他痛父奇冤,晨夕号泣,不久悲愤而死。他好学能文,是明代有名的散文家,着有《茅檐集》。

四、初读文章

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洢( ) 皿( ) 贻( ) 罔( ) 黍( ) 神情与苏、黄不属( )八分有奇( )壬戌( )( )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多rán ( ) ruò篷( ) 衣zhě( ) 横卧一 jí( ) zhuàn 章( ) qū右臂( ) 椎 jì( ) yú山( )

五、疏通文意

1.解释加横线的字。

(1)为宫室、器皿、人物

(2)罔不因势象形

(3)尝贻余核舟一

(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5)高可二黍许

(6)清风徐来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黄泛赤壁云。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六、深入探究

1.作者是如何介绍三个人物的?这三人的位置、神态各是什么?从作者的刻画中能显露出所雕人物怎样的性格身份?

2.把“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约”、“可”和“许”去掉可以吗?为什么?

七、反馈检测:

1、解释加横线的字。

(1)高可二黍许 (2)清风徐来

(3)与苏、黄不属 (4)诎右臂支船

2.归纳本篇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以 为序,层次 ,构思 , 跟描写结合,语言 …… 。

八、 课外作业 :

背诵和默写课文第二段。

《《核舟记》教案锦集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