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四则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 寓言四则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寓言四则教案1基本实践观点:
1、教学实践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3、在句中理解字词用法。
4、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见解。
教学内容:
课题:《寓言四则》课型:自读
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方式:研读、点拨
教学目标:
1、理解四则寓言的寓意并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2、能运用成语。
3、文言文阅读能力训练。
4、文言字词及文学常识积累。
5、独立创新地解读文言寓言的能力训练。
教学重点:
1、理解四则寓言的寓意并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2、能运用成语。
3、文言文阅读能力训练。
4、文言字词积累。
教学难点:
1、能运用成语。
2、文言字词积累。
教学过程:
一、 课题展示:(幻灯展示)
二、 导入:
在我国古代文学殿堂中,有一支瑰丽的奇葩——寓言。我们对寓言并不陌生,在初一我们已经学习了《伊索寓言二则》、《黔之驴》、《愚公移山》、《扁鹊见蔡桓公》等寓言,今天我们将学习四则先秦寓言。作为成熟最早的文学形式,他们具有什么样的文学魅力呢?
三、 幻灯打出课文标题。
四、 回忆寓言的相关知识。
寓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人生哲理,在形象的故事中隐含一种规劝或讽刺的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文学体裁。
六、 检查预习:(幻灯打出)
1、给下列字词注音:
祠(cí)卮(zhī)椟(dú) 缀(zhuì)滥(làn)竽(yú)
廪(lǐn)湣(mín)遽(jù)髀(bì)跛(bǒ)薰(xūn)
2、解释加点字词:
引酒且饮之。(拿来)终亡其酒。(失掉)
(1)(2)
丁壮者引弦而战。(拉)马无故亡而入胡(走失)
缀以珠玉。(用)吾能为之足。(给,替)
(3)(4)为木兰之柜。(做)
此独以跛之故。(因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给,替)
此何遽不为福乎?(是)
3、 翻译下列句子:
(1)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译:蛇本来就没有脚,(先生)你怎么能给它画上脚呢?
(2)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译:(结果)郑国人买了他(楚人)的(装珠宝的)盒子而把珠宝还给了他(楚人)。
(3)廪食以数百人。
译:用官仓的.粮食来供养几百人。
(4)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译:这怎么就不能成为祸事呢?
(5)人皆吊之。
译:人们都来慰问他(塞翁)。
七、 自由阅读、质疑、释疑。
八、 寓意讨论:(先由学生讨论,再用幻灯展示)
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适当。
买椟还珠——讽刺只注重外表,不看实质,只重形式,不重内涵的人。
滥竽充数——比喻无真才实学混在行家里充数,或用不好的东西混在好东西里充数。
塞翁失马——事情的好坏可以转化,要辨证地看待事物。
九、 成语造句:(先用幻灯展示例句,再由学生自由造句)
十、 小结:(幻灯打出)
1、 在课外自由阅读了课文,编成了课本剧并进行了表演,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2、 回忆了寓言的相关知识。
3、 分析了部分字词,结合句子重点讲了“为”和“以”的用法。
4、 解析了部分疑点。
5、 对寓意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6、 学习了成语并进行了造句练习。
(其中,“为”“以”的用法,成语的运用和寓言的相关知识及寓意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十一、作业布置:(幻灯打出)
1、 熟读课文,
2、 任选一则寓言改写为白话文(可充分发挥想象)。
寓言四则教案2《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会对他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蚊子和狮子》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有关寓言的文体常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续编或改编寓言,以加深对该体裁特点的理解和把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此处隐藏27674个字……/p>读通课文后,请大家再自由、大声朗读课文5分钟,力争做到读懂词义,读懂文意。还记得解决字音障碍的方法吗?回顾一下,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解决词义障碍,对于书下没有注解的,更要注意。读懂文意,就是能把故事讲出来,当然还可以加上自己的想像和联想,尽量讲得生动活波。
(生自由读课文5分钟)
师:时间到了,字词学得怎样?先来进行一场比赛。左右两队各提出字词方面的问题,考考对方。看哪一队能考住对方,而不被对方考住。
生1:我想问“乃左手持卮”的“乃”字怎么讲?
生2:于是,就。
生1:我认为,这样理解不大恰当。那个人拿到酒后,应该喝下,怎么会左手持卮,右手画蛇呢?我认为应当“竟然”讲。
生2:你这样理解是忽略了这个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别人还没画完,我再来给蛇画脚 。
师(问生1):你接受他的分析吗?
生1:嗯,我明白了。
生3:“父子相保”的“保”字怎 么讲?
生4:“保全,没事”的意思。
师:(问生3)你同意吗?
生3:我本来不清楚,现在我懂了。
生5:“此独以跛之故”的“以”作何讲?
生6:“因为”。我问一下,这里的“故”字怎么讲?
生7:“原因”。
师:我来考考大家,“滥竽充数”的“滥”字如何讲?
生8:“坏的,差的”。
生9:“滥用”。
生10:我觉得他不会吹,混在里面假装能吹,可能是“假的,不真实的”的意思。
(学生于是议论起来了)
师: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自己去思考吧。
接下来,咱们来一个讲故事比赛,两个队各推 出一个代表上台表演,可配以表情、动作。
(有生小声问:能找个搭档吗?准备一下,行吗?)
师:当然可以。
(学生准备)
生:我来给大家表演《滥竽充数》。表演不好,别见笑。……这真是“宣王听竽三百人,南郭滥竽来充数。泯王——把竽听……”谢谢 !
(掌声响起)
师:不用我多说,这掌 声已经说明了你的表演水平。
生甲、乙:今天我俩给大家表演一段《画蛇添足》。……
生甲:我的蛇脚 下生风,快速前进。
生乙:蛇长脚 ,那……还叫蛇吗?你看我的蛇帅呆了!
生甲:等等等等,那个时候,有“帅呆了”这种说法吗?
生乙:那让大家评评,蛇有没有脚?(“没有!”)谢谢!……
师:太棒了!太棒了!欣赏了这两个精彩的故事后,我们静下心来想想,从这四则寓言中,我们有些什么领悟 呢?请每个人用“第×则寓言告诉我……”的句式说句话。看谁说得独到,有见地。
生1:第三则寓言告诉我做人要真实,不可以靠蒙混过日子。
师:嗯,有警戒性。
生2:第一则寓言告诉我做事要适可而止,否则就会弄巧成拙。
师:我觉得你说话很严密,你说的“有时”怎么理解呢?
生2:比如,这里的蛇没有脚就不要画,而像写文章,就不能说一次成功,需要反反复复去修改,才能写好。
师:有道理。
生3:第二则寓言告诉我看问题要重实质,不能只重表面,像那个郑者,那损失就惨重了。
师:是的',那个郑者的行为带给我们很多启示,谁 再来谈谈。
生4:我觉得这个郑者倒便宜了那个楚人。那个楚人的行为难道不可笑吗?买宝珠就买 宝珠,干嘛要那么大张旗鼓地去装饰那个匣子呢?我认为,这叫喧宾夺主。
师:有见地。
生5:我不认为楚人可笑,我倒觉得他很聪明,为了使宝珠更显价值 ,他想到了“包装”,再说他并未因此而吃亏,倒是郑者因小失大。
师:我觉得你也很聪明,有经济头脑。
生6:第四则寓言使我想起了老子的一句话:“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师:真是了不起。《塞翁失马》传递给我们的也许就是这种神福祸相对论吧。
下面我再来考考大家:能不能用成语、俗语或者警句之类来解释这四则寓言呢?
生1:我用“多此一举”来解释“画蛇添足”。
生2:我用“混水摸鱼”来解释“滥竽充数”。
生3:我用“不学无术”来解释 “滥竽充数”。
生4:我用“有眼无珠”来解释“买椟还珠”。
生5:我用“一分为二”来解释“塞翁失马”。
生6:我用“鱼目混珠”来解释“滥竽充数”。
生7:我想可不可以用“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来解释“买椟还珠”呢?
生8:当然可以啦。
生9:我想用一句话来解释“塞翁失马”,记得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你掉进了一个池塘,不要难过。也许当你站起来的时候,你的口袋里会兜上几条鱼呢。”
师:谢谢你给我们这样一句精彩的解释。
今天这节课让我感觉 到了大家知识的丰富和认识的独到。有这么一句话:“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想,古典文学无疑是使我们思维之渠清亮如许的活水。但愿我们大家能更多地积累文化,运用文化,将自己打造成为有真才实学的人!下课。
这是教者异地借班上课时的课堂实录。这堂课的特色有四。
一、自主。课堂上学生充分发挥了学习主动性。这是由这堂课型(说读课)所决定的,这首先表现在整堂课上学生自由独立习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另外,教师非常尊重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教师不是以个人的或是教参上的或是约定俗成的解释去约束学生。再者课堂的表演活动也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鼓励下临时决定的,完全没有教师的导演,是学生自个儿的活动。这些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开放。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开放的。这种开放最突出的表现是学生对寓意理解全然是个人的一种阅读行为,能够说出自己的真实体验,不是人云亦云,不是拘泥守旧。另外,对课文中疑难问题,教师让学生自己去解答,这也是难能可贵的。我们目前缺乏的正是这种“教”和“学”的行为。
三、有序。整个教学活动是一个有序的过程。教者是按照板块教学的思路去进行教学设计的,整节课共分三个教学板块:初读课文(读得准确、流利)——再读课文(读懂词义、文意)——理解课文(读通寓意)。这几个教学板块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的严谨和有序。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
四、创新。课堂教学过程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我们平时常提创新,但到底如何创新却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反思的。有时去参加一些优质课竞赛活动,也听到、看到别人创新;他们所指的创新大多是一些有一点创意(或者说是有一点新意)的“活动尾巴”,有时甚至是生搬硬套上去 。这节课的创新我认为是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一是师生有创新的动机和目的,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是“共同完成”;二是教师能随时提供创新的时空,如学生的表演,学生互相供“疑”,学生用成语释寓意;三是师生有创新的成果,如教师的教学机智,学生有新意的表演和答问等。整个教学过程闪现着创新的光彩。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