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 > 说课稿

《春晓》说课稿

时间:2025-04-10 08:22:46
《春晓》说课稿

《春晓》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晓》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晓》说课稿1

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对于春晓的说课稿应该怎么写?

一、说班级情况

二(2)班共有学生46人,男女生各半,本班上课最大的问题就是课堂气氛不活跃,举手不积极,而本课又是古诗,内容本身枯燥,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动动脑筋。

二、说教材

《春晓》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天一个雨后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的真挚情感。诗题中的“晓”是指早晨。前两句写一觉醒来,不知不觉天已亮了,听到四处鸟的婉转叫声。同时诗句向人们传递春光是多么的美好,连睡觉都那样的舒服,不知不觉天就亮了。为后文作者感悟春光不能永驻埋下伏笔。“眠”:睡觉。“不觉晓”:晓,天亮;不觉晓就是不知不觉天就亮了。“闻”:听到。“啼鸟”:鸟的鸣叫。后两句写想起夜里听到阵阵风雨的声音,不知道春花又落了多少。全诗平实自然,蕴涵深厚,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对落花的惋惜,提示读者春光短暂,应该加倍珍惜才是。

三、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了、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晓、眠。提示学生能按笔顺正确的书写。“啼”只识不写,认识多音字“觉”,可以根据对应的音节组词。

3、初步懂得诗句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知道春晓中的两个“晓”意思的不同,“春晓”:晓,早晨。“不觉晓”:晓,天亮了。

四、说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会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体会诗人,爱惜春光的思想感情。

(二)难点:对诗的意境的理解。

(三)解决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古诗的韵味及语言美。

五、教法、学法

教法

1、读书法:

根据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是以识字、学词学句和朗读背诵训练为重点,我在教学中主要以读为主,读中熟字,读中解词,读中学句,读中悟情的方法。

2、创设情境法:

利用文中插图,配乐朗读等方法为学生创设美丽的春晨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美景之中,从而使情感得到升华,与作者产生共鸣。

学法

  1、合作法:

针对于字词合作交流认读,诗句的理解也是在合作交流中达到教学目标的。

2、体验法:

用灵巧的小手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春晓图”,并结合书上的插图用以体验和感悟古诗的意境。

  教学流程

激情导入——初读古诗,认识字词——合作交流古诗大意——熟读成诵,体悟意境 (出示课件)

一、激情导入

课件创设情景,指导练习说话。

1、出示画面:春天,百花盛开,蜜蜂在花丛中飞舞,枝头,不时有小鸟飞来,唧唧喳喳地叫着,到处春意盎然。

2、看画面引导学生练习说话。

3、是呀!春天多么美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课件出示古诗)

二、初读古诗,认识字词

由于学生们对这首诗比较熟悉,所以我先让学生们自己试读这首诗,了解学生读诗及认字水平,给学生一个自由学习的空间。然后,我适时出示配乐朗读古诗的课件,入情入境的为学生们范读。因为刚刚上二年级的孩子们,在朗读古诗方面肯定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所以我认为教师的引读课文是必要的。

经过我反复指导朗读,孩子们大都能带有感情、有节奏的读这首古诗了,我又抛出了第二个游戏:

帮拼音宝宝回家。听说你们都是热心的孩子,想不想帮拼音宝宝找回家?于是我拿出了准备好的两幅画有小房子的水彩画,在每一个小房子上写上了本课应认识的字的拼音,然后将写有生字的拼音宝宝分两组发给学生,并让他们小组合作比赛,看哪一个组先完成任务。

低年级教学认字是一个难点,枯燥死板的教学生字,不仅达不到教学目标,对拼音记忆不深刻,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针对于此,我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想给学生换一种学习氛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玩中体会到学习知识的乐趣,而且我将他们分为两组进行比赛,让他们每小组合作帮助拼音宝宝找妈妈,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而且在无形中还向学生们渗透了一种团队精神即不能让本组落后。

看到孩子们积极热情的合作情形,我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他们中去,和他们一起体验、感悟合作、竞争的刺激与快乐。

三、合作交流古诗大意

对于诗意的理解,让学生们完整的说下来难度很大,所以教学中,我先对重点字词进行引导、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如第一句诗中抓住“春眠”、“不觉”,第二句诗中抓住“闻啼鸟”,第三四句诗中抓住“花落知”还是“知花落”等词语,然后指导学生观察书上的插图,结合自己已有的学习经验和基础合作交流,理解诗句的意思。

这样入情入境的理解,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而且也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

  四、熟读成诵,体悟意境

引导学生在熟读、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诗是不成问题的,而如何引导学生体悟诗的意境,和作者有如同样的感受是重点也是难点。对此教学我采用了两种方法:

1、配乐朗读古诗,让学生们闭眼想象。

2、提议学生用自己灵巧的小手画一画自己心中所想的“春晓图”。

短短的几分钟,孩子们就将心中的所想、所悟表达在画纸上,用那绚烂的颜色,动情地语句描绘着他们自己心中对春天的畅想。看到那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图画,我真的为孩子们这种创造性灵感而喝彩!

《春晓》说课稿2

【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春晓》。这首古诗的作者是唐代墨客孟浩然。是作者春晨即兴之作。它形貌的重要是春天清晨的景致,鸟雀随处鸣叫,颠末一夜的风雨,地上随处是落花。可以说字里行间都流荡着春晨的浓浓气味,表露着作者喜春、爱春、念春、惜春的春恋之情,为读者勾画出了一幅优美的春晓图,尤其是鸟雀的啼叫,风雨的声响,更为人们建立了光显的听觉形象。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本课中5个生字,会写生字“知”。

⑵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⑶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⑷培养学生想象力,感悟古诗意境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春天,和作者产生共鸣,一起分享春天 ……此处隐藏11464个字……声声风雨,会有什么样的担忧呢?

第四句“花落知多少”,是诗人因回想起昨夜风雨交加,不知遭受风雨侵袭的似锦繁花,一夜之间掉落了多少,惜春之情溢于言表。

《春晓》一诗字简意深,短短的二十字,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前二句描绘出盎然春意,通过“不觉晓”反衬出睡之深,诗人是因为陶醉于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春色而沉沉入睡,当他被“处处”的鸟鸣声唤醒,刚醒来那一刹那间的感觉是“啼鸟”衬托出的鸟语花香。此时诗人的心情是喜悦的,然而当他想起了昨夜的风雨声,短暂的喜悦就被深沉的忧虑所替代,无情的风雨在一夜之间不知又摧毁了多少如同花儿般美丽的生命。

孟浩然(公元6xx—740年),名浩,字浩然,湖北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拯人患难。早年隐居襄阳附近鹿门山,后游学吴越。年四十游京师长安,曾于太学赋诗,满座皆惊叹嗟服,无敢与其争锋,应试进士未被录取。

王维赏识孟浩然才华,私自邀请孟浩然入内署,适逢唐玄宗至,慌乱中孟浩然藏匿于床下,唐玄宗有所觉察,王维实话实说,唐玄宗闻言甚喜,说:“朕闻其人未见也,何惧而匿?”诏命孟浩然出见,问其诗,孟浩然自诵《岁暮归南山》一诗:“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唐玄宗听到诗中有“不才明主弃”之句,怫然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嘱其回乡,孟浩然怅然而归。张九龄主政荆州时期,曾召孟浩然为幕僚,不久孟浩然因患背疽辞世。

纵观孟浩然一生,主要是在隐居和漫游中度过,所以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的居多,并以其见长,形成清新淡远的独特艺术风格。与他同时代的李白,对他评价甚高,在《赠孟浩然》一诗中,李白这样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邓老师很好地把握住诗人笔下的明媚春意结构课堂教学环节,一组写春的诗句配于漂亮的图画,虽然窗外春寒正料峭,可课堂春意却温暖。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浓春(睡)不消残酒,春正浓,人先醉。一年级的小朋友被老师的一组描写春天的图画和诗句陶醉。课堂入情入景,师生(也包括观课老师们)融入春的氛围,开始书空课题,进入课文学习。

师生合作,读悟结合。孩子们对诗句的理解非常准确,一年级学生那么稚嫩,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却是一次又一次的令人“颔首”与惊叹!你看,孩子们能够说出眠就是睡觉,不觉就是不知不觉,晓是天刚亮,朋友们,你是成年人,你能一口气说出这几个字的意思吗?课堂中像这样的场面还不止于此,更有同学对诗句意境的感悟,如,诗人是在一个春天的早晨,刚刚起床就被明媚的春色和鸟叫声感动了,于是脱口而出这首诗,这是一幅好美的闹春图啊!

一年级的学生就能够把诗句品味得如此美妙,怎不叫人拍案叫绝呢!

读、唱、赏、背,训练的形式多样,把孩子们的注意力牢牢抓住,使他们能够在整堂课中投入到积极的学习之中,可见老师的课堂设计之精妙,驾驭课堂的能力之强,老师的基本素养之全面!

另外,生字识记环节设计扎实、有效。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带拼音读,自由认读,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生字找朋友,书写生字等,一环紧扣一环,学生掌握程度高。在识记生字中,教师还注重采用形式不同的识字方法,效果较好。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闻”字时,采用编写识字歌“门中有耳做什么,闻字有耳门中听”,学生接受快,记忆牢,还能在识记汉字时了解字义,一举多得。

当然,教学是门缺憾的艺术。再好的课也有不完美的地方。邓老师在开课时,采用诗配画创设学习氛围,如果不是老师读一遍,可能效果会更好些。课后拓展的《草》是学生已学过的诗句,让这节课的收官不够充实,显得有些粗浅,使这么好的一节课打了折扣,着实遗憾!

另外,生字的书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一定要放到田字格中进行训练。由于老师的疏忽,让人觉得这节课在标高上有拔高之嫌。但总的说,这是一节优秀的阅读指导课!

《春晓》说课稿10

一、说班级情况

二(1)班共有学生47人,他们爱读古诗,有的学生能背诵五十几首。我感觉学生背古诗不吃力,一会儿就能背一首,只是在理解诗意上

有点难度。还有,有的古诗学生虽然会背了,但表达不出诗的意境。在理解诗意和感受意境方面,需要老师的引导。

二、说教材

《春晓》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天一个雨后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的真挚情感。诗题中的“晓”是指早晨。前两句写一****来,不

知不觉天已亮了,听到四处鸟的婉转叫声。同时诗句向人们传递春光是多么的美好,连睡觉都那样的舒服,不知不觉天就亮了。为后文作者

感悟春光不能永驻埋下伏笔。“眠”:睡觉。“不觉晓”:晓,天亮;不觉晓就是不知不觉天就亮了。“闻”:听到。“啼鸟”:鸟的鸣叫

。后两句写想起夜里听到阵阵风雨的声音,不知道春花又落了多少。全诗平实自然,蕴涵深厚,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对落花

的惋惜,提示读者春光短暂,应该加倍珍惜才是。《春晓》的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浅意浓,景真

情真,就象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情与

境会,觅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

三、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晓、眠”,能按笔顺正确的书写,知道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春晓》。

3.初步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春晓》。

难点: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

五、说教法学法

第一步:导入(指名背古诗《春雨》、《春夜喜雨》,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第二步:会读(初读古诗,认识字词)

多种形式练读古诗(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自读古诗、指读、纠正不正确读音;合作学习,小组读一读、比一比)

第三步:读懂(合作交流古诗大意)

对于诗意的理解,让学生们完整的说下来难度很大,所以教学中,我先对重点字词进行引导、点拨,帮助学生理解:如第一句诗中抓住“春

眠”、“不觉”,第二句诗中抓住“闻啼鸟”,第三四句诗中抓住“花落知”还是“知花落”等词语,然后指导学生观察书上的插图,结合

自己已有的学习经验和基础合作交流,理解诗句的意思。

第四步:诵读(熟读成诵,体悟意境)

师示范背诵,学生模仿,掌握节奏,停顿,知道押ao韵,感受诗的意境。配乐唱诗。

第五步:积累(课外延伸,背有关春天的古诗)

第六步:写字(识记、描红、临写)

写字指导。“晓”右上角没有点,试着与“绕”比较记忆。

“眠”,根据偏旁识记。

《《春晓》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